教师名录

    陆洲导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

   出生年月: 1957年11月

   电子邮件: lzd@tongji.edu.cn

   办公地址: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土木大楼B408

   办公电话: 021-65986237



陆洲导教授长期从事工程结构抗震、抗火性能及火灾反应研究、工程结构受灾鉴定与结构修复研究、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研究。已经完成和正在从事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有十多个,其中工程结构抗火、抗腐蚀性能研究项目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受火灾钢筋混凝土结构修复决策支持系统研究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10多篇,被SCI、EI及ISTP等收录70多篇,完成专著两部。目前已培养20余名博士生,50多名硕士生。在既有结构检测鉴定评估及改造加固等领域,已完成社会服务项目570多项。

工作经历:

  • 1989-现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 1978.9-1982.2: 同济大学,城市道路与桥梁系,学士;

  • 1982.9-1986.6: 同济大学,桥梁系,硕士;

  • 1986.9-1989.7: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导师:朱伯龙)。

学术兼职:

  • 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委员会委员;

  • 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委员会上海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上海市灾害防御协会理事。

研究方向:

  •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研究

  • 钢骨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研究

  • 粘钢和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研究

  •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损伤鉴定与加固方法研究

  •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方法研究

  • 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和加固技术研究

  • 保护性建筑房屋质量检测与鉴定方法研究

  • 房屋结构抗震鉴定及抗震加固方法研究

  • 房屋结构改造中的托换技术研究

  • 后包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 工程结构疑难杂症等的技术咨询

任教科目:

1. 本科生

工程结构灾害与防治(火工程部分)

2. 博士生研究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

研究生培养:

已培养博士20名,硕士研究生55名。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12名。

主要科研项目:

1. 火灾(高温)后混凝土结构抗剪机理及残余抗剪承载力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研,主持)

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火灾反应及抗火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年完成,主持)

3. 预应力楼板对火灾反应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995年完成,主持)

4. 火灾后混凝土损伤机理及评估方法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年完成,主持)

5. 火灾(高温)下植筋式后锚固连接的抗火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年完成,主持)

6. 钢筋混凝土框架在火作用下的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2年完成,主持)

7. 工程结构抗火抗腐蚀性能研究(国家教委重点项目,1990年完成,主持)

8. 受火灾钢筋混凝土结构修复及决策支持系统(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1993年完成,主持)

9. 房屋结构灾害工程学研究(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1996年完成,主持)

10. 灾后建筑结构损伤检测和承载能力评定方法研究(国家财政部资助基础研究项目,已完成,主持)

11. 玻璃钢加固混凝士构件研究与应用(上海市科委基金项目,1998年完成,主持)

12. 玻璃钢复合材料在结构抗震加固及加固改造的应用研究(上海市建委基金项目,1999年完成,主持)

13. 碳纤维加固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市抗震办公室基金项目,2002年完成,主持)

14. 高温下植筋锚固构件的力学性能研究(德国慧鱼集团合作研究项目,已完成,主持)

主要科研成果:

1. 工程结构抗火、抗腐蚀性能研究 1993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2. 受火灾钢筋混凝土结构修复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1993年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科研论文:

  •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10多篇,被SCI、EI及ISTP等收录70多篇。

社会服务:

  • 在既有结构检测鉴定评估及改造加固等领域,已完成社会服务项目570多项。


联系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土木大楼B座  电话:021-65982666   传真:021-65982668  邮箱:ddms@tongji.edu.cn   邮编:200092

Copyright © 2018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