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结构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属下的二级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促进城市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结构工程是同济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综合实力最强的传统强势学科,以其培养的卓越人才和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工程界享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早在1914年同济大学就已设立了结构类专业,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以及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建筑材料学院和2000年上海铁道大学先后并入同济大学,都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首批获得博士后流动站,1987年入选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1年又入选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6年专业评估中继续入选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与木结构、空间结构、结构分析、结构与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和控制、结构全寿命设计与维护等方向特色鲜明,有着十分强实的师资和科研力量。现有教学、科研和试验人员167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及讲座教授4人、教授39人、副教授61人、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实验师5人。这些师资中有许多是成就卓著、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专家、学者,引领着国内结构工程学科的发展。近年来本学科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国际合作与交流、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丰硕成果。每年平均招收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博士研究生60多名,完成了众多的教学改革项目,出版了大量的高水平教材。已与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许多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经常开展师生访问、学术交流、共同研究等活动和项目,主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主持完成了国家攀登B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建设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建委、教委等资助的大量纵向科研项目及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负责完成了上海市及其他省市许多重大、重点工程项目关键课题的研究,获得5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科技进步奖及国家专利。主编和参编了70多部国家和上海市有关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检测、鉴定等标准或规范,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由于本学科整体实力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地位,一些学术组织和刊物挂靠在本学科点上。
本学科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的良好训练;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能胜任结构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优秀人才。
三、研究方向
1、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2、钢结构与木结构
3、空间结构
4、结构分析
5、结构与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
6、结构性能监测与控制
7、结构全寿命设计与维护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学位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修读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对部分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顺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
五、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32学分的课程,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至少16学分;非学位课为8学分,在满足学位课程学分时,专业学位课程也可作为非学位课选学;必修环节2学分。
六、论文工作
1、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应按《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的要求执行,必须进行公开的开题报告会,对开题报告做出提问和评价。参加开题报告会的教师不得少于3名(含导师),职称不得低于副教授或获得博士学位的讲师。一般情况下,开题报告须列出(阅读过)至少30篇中外文献,其中国内文献至少20篇,国外文献至少10篇;答辩时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须列出(阅读过)至少50篇中外文献,其中国内文献至少30篇,国外文献至少20篇。
2、导师应定期安排学术研讨会,组织学生进行论文开展过程中的信息和成果交流。
3、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质量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4、学位论文原则上应用汉语撰写;留学生可用英语或用事先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批准的其他语种撰写学位论文,且必须在学位论文中附加汉语撰写的详细摘要。
5、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须参加校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组织的上海市学位办的双盲抽查。
6、硕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时,若未能达到规定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但已完成培养计划,经学科专业委员会审核同意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先予以毕业。待论文公开发表后,方可获得学位证书。
7、授予学位时,硕士研究生应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国内外学术刊物上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1篇论文,论文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署名顺序为硕士生排第一;或导师排第一、硕士生排第二。
七、备注
涉密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的保密管理工作,按《同济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未阐述到的有关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按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2012级学历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课程信息 | ||||||||
课程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 | 开课院系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是否必修 | 多选组 |
公共学位课 | 2070100 | 第一外国语(汉语) | 相关学院 | 3 | 108 | 春秋季 | 必修 | |
2090001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3 | 108 | 春秋季 | 必修 | ||
2090044 | 第一外国语(法语)(中法班) | 外国语学院 | 3 | 780 | 春秋季 | 必修 | ||
226000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 36 | 春秋季 | 必修 | ||
2260006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 | 18 | 春秋季 | 必修 | ||
2900006 | 中国概况 | 相关学院 | 3 | 54 | 春秋季 | 选修 | ||
专业学位课 | 2020207 | 结构风工程学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季 | 选修 | |
2020210 | 结构稳定理论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季 | 选修 | ||
2020327 | 地震工程学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季 | 选修 | ||
2020376 | 高等结构试验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季 | 选修 | ||
2020388 | 高等钢结构理论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秋季 | 必修 | ||
2020444 | 结构工程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 | 土木工程学院 | 1 | 18 | 秋季 | 必修 | ||
2020445 | 专业外语 | 土木工程学院 | 1 | 18 | 秋季 | 必修 | ||
2020446 | 专业实践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秋季 | 必修 | ||
2020153 |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 | 土木工程学院 | 3 | 54 | 春季 | 必修 | 2选1 | |
2020461 |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双语) | 土木工程学院 | 3 | 54 | 秋季 | 必修 | ||
2102001 | 矩阵论 | 数学系 | 3 | 54 | 秋季 | 选修 | 6选1 | |
2102002 | 数值分析 | 数学系 | 3 | 54 | 秋季 | 选修 | ||
2102003 | 随机过程 | 数学系 | 3 | 54 | 春季 | 选修 | ||
2102005 | 应用统计 | 数学系 | 3 | 54 | 秋季 | 选修 | ||
2102006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Ⅰ | 数学系 | 3 | 54 | 春季 | 选修 | ||
2102011 | 应用数学方法Ⅱ | 数学系 | 3 | 54 | 春季 | 选修 | ||
2020061 | 结构动力学(A) | 土木工程学院 | 3 | 54 | 春秋季 | 选修 | 6选1 | |
2020235 | 损伤力学基础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秋季 | 选修 | ||
2020325 | 结构动力学(B)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秋季 | 选修 |
专业学位课 | 2020418 | 弹塑性力学 | 土木工程学院 | 3 | 54 | 秋季 | 选修 | 6选1 |
2020447 | 固体力学中的变分原理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季 | 选修 | ||
2020455 | 弹塑性力学(双语) | 土木工程学院 | 3 | 54 | 秋季 | 选修 | ||
非学位课 | 2020046 | 板壳力学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季 | 选修 | |
2020054 | 工程可靠性选讲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秋季 | 选修 | ||
2020064 | 结构优化及程序设计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季 | 选修 | ||
2020068 | 随机结构分析与建模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季 | 选修 | ||
2020206 | 建筑结构选型 | 土木工程学院 | 1 | 18 | 秋季 | 选修 | ||
2020208 | 结构数值分析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季 | 选修 | ||
2020219 | 幕墙结构 | 土木工程学院 | 1 | 18 | 秋季 | 选修 | ||
2020236 | 索与膜结构 | 土木工程学院 | 1 | 18 | 秋季 | 选修 | ||
2020241 | 现代预应力结构 | 土木工程学院 | 1 | 18 | 春季 | 选修 | ||
2020247 | 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及应用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秋季 | 选修 | ||
2020250 | 结构弹塑性分析及程序应用 | 土木工程学院 | 3 | 54 | 秋季 | 选修 | ||
2020377 | 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秋季 | 选修 | ||
2020378 | 高层建筑结构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秋季 | 选修 | ||
2020385 | 网架与网壳结构 | 土木工程学院 | 1 | 18 | 秋季 | 选修 | ||
2020387 |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季 | 选修 | ||
2020391 | 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 | 土木工程学院 | 1 | 18 | 春季 | 选修 | ||
2020400 | 高耸结构 | 土木工程学院 | 1 | 18 | 秋季 | 选修 | ||
2020419 | 面向对象结构分析程序设计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季 | 选修 | ||
2020448 | 流体力学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季 | 选修 | ||
2020449 | 三维实体模型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秋季 | 选修 | ||
2020450 | 符号计算与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秋季 | 选修 | ||
2020451 | 有限单元法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秋季 | 选修 | ||
2020452 | 有限单元法(双语)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秋季 | 选修 | ||
2020453 | 轻型钢结构 | 土木工程学院 | 1 | 18 | 秋季 | 选修 |
非学位课 | 2020454 | 钢管结构 | 土木工程学院 | 1 | 18 | 秋季 | 选修 | |
2020496 | 结构全寿命维护理论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季 | 选修 | ||
2020498 | 建筑工程重大项目案例分析 | 土木工程学院 | 2 | 36 | 春季 | 选修 | ||
2080001 | C/C++程序设计语言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3 | 54 | 秋季 | 选修 | ||
2080002 | 计算机图形学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3 | 54 | 秋季 | 选修 | ||
2080003 |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3 | 54 | 秋季 | 选修 | ||
2080004 | 数据库系统概论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3 | 54 | 春季 | 选修 | ||
2080006 |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3 | 54 | 春季 | 选修 | ||
2090006 | 第二外国语(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2 | 108 | 春秋季 | 选修 | ||
2090008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外国语学院 | 2 | 108 | 春秋季 | 选修 | ||
2090009 | 第二外国语(德语) | 外国语学院 | 2 | 108 | 春秋季 | 选修 | ||
2102007 | 最优化方法 | 数学系 | 2 | 36 | 春季 | 选修 | ||
2102008 | 离散数学 | 数学系 | 3 | 54 | 秋季 | 选修 | ||
2900001 | 健身 | 体育部 | 1 | 36 | 春秋季 | 选修 | ||
必修环节 | 2900002 | 论文选题 | 研究生院 | 1 | 0 | 秋季 | 必修 | |
2900004 | 公共讲座 | 研究生院 | 1 | 0 | 秋季 | 必修 | ||
补修课 | 3020002 |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 土木工程学院 | 0 | 68 | 秋季 | 选修 | |
3020003 | 钢结构基本原理 | 土木工程学院 | 0 | 51 | 春季 | 选修 | ||
3020015 | 结构力学(Ⅰ、Ⅱ) | 土木工程学院 | 0 | 102 | 春秋季 | 选修 | ||
3020017 | 工程力学Ⅰ | 土木工程学院 | 0 | 68 | 春季 | 选修 | ||
3020018 | 土木施工工程学 | 土木工程学院 | 0 | 43 | 春季 | 选修 |
联系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土木大楼B座 电话:021-65982666 传真:021-65982668 邮箱:ddms@tongji.edu.cn 邮编:200092
Copyright © 2018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