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名录

卢文胜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年月:1967年3月

电子邮箱:wally@tongji.edu.cn

个人简介

       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 高性能研究室主任。

       从事建筑结构试验教学研究及试验管理工作,主持结构防灾试验、建筑结构抗震、高等结构试验等课程建设和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高层结构抗震试验与分析、非结构构件抗震试验方法等。负责和参与重点学科建设、防灾工程实验教学工作以及高性能结构研究室运行管理。

       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大量基础性研究,以及多项重大工程抗震研究模型试验和现场测试工作;完成上海中心、浦东美术馆等复杂幕墙抗震试验研究工作;完成上海音乐厅、清水湾民居、玉佛禅寺等历史建筑移位保护等工程实践。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

主要经历

  • 1984年9月~1988年7月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        本科生

  • 1988年9月~1991年3月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

  • 1995年9月~2001年9月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博士研究生

  • 1991年4月~今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 1997年7月~2012年7月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振动台试验室 主任

  • 2012年7月~2017年3月  结构所副书记、试验中心 主任

  • 2012年5月~2015年10月 土木工程学院结构所 副所长

  • 2017年10月~2023年10月 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 总支书记

  • 2024年11月~今     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高性能研究室 主任

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

  • 结构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  

  • 高层结构抗震试验与分析  

  • 房屋加固改造与移位保护  

  • 幕墙系统多灾韧性与试验

主要教学工作

  • 本科生:结构防灾实验、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专业导论)、建筑结构抗震、历史建筑保护策略、指导毕业设计、SITP及创新实践活动

  • 研究生:Advance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for Structural Engineering、土木工程研究进展、指导研究型试验研究方法

  • 职教进修生:建筑结构抗震试验技术

主要在研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高层建筑外围护结构性能演化与风险状态检验技术(2022YFC300230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单层平面索网结构耗能保护机理与韧性评价(52178501)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点课题:馆藏文物多目标协同隔震保护关键技术(MEKL202307)

学术专著及参编规范

  • 国家规范《结构抗震试验方法规程》JGJ101-2015(参编振动台试验方法章节)

  • 国家规范《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17(参编结构抗震分析章节)

  • 国家规范《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 JGJ 149-2017(参编抗震分析章节)

  • 国家标准《罕遇地震后可恢复功能建筑结构设计规程》在编  

  •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DGJ08-81-2000/J10016-2000(参编非结构构件章节)

  •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J10284-2013(参编非结构构件章节)

  • 吕西林著,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参编第二章)

  • 吕西林主编,高层建筑结构(ISBN 7-5629-1945-3),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参编第二章、第三章)

  •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编,汶川地震震害(ISBN 978-7-5608-3969-8),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参编第三章第四节)

  • 施卫星主编,建筑结构试验,国家自学考试教材(参编部分章节)

专利

  • 步进式自行走建筑移位装置,卢文胜等(发明专利:ZL 2010 1 0508481.9,2010.10.15)

  • 高精度液压式反复加载试验装置,卢文胜等(发明专利:ZL2010 1 0602887.3, 2010.12.24)

  • 建筑幕墙多维多模式地震动试验装置,卢文胜等(实用新型:ZL 2012 2 0450585.3,2013 .3.06)

  • 钢结构单向约束性能化连接节点,卢文胜等(实用新型:ZL 2012 2 0472173.X,2013 .3.06)

主要教学科研及相关奖励情况

  • 1999年 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结构抗震模型试验技术与工程应用;99-2-0804,卢文胜(4)

  • 2000年 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试验研究与结构设计;2001-建-2-001-R04,卢文胜(5)

  • 2003年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023031,卢文胜(6)

  • 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结构抗震防灾新理论新技术研究;2005161024-1-03,卢文胜(3)

  • 2005年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试验和研究;2005城-2-004-05,卢文胜(6)

  • 2005年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音乐厅整体移位技术研究;2005161004-2-06,卢文胜(6)

  • 2005年教育部科技成果——多重组合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抗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360-05-2303010309,卢文胜(9)

  • 2006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结构抗震防灾新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2006-J-221-2-01-R03,卢文胜(3)

  • 2009年 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卢文胜(1)

  • 2009年 国家精品课程:建筑结构抗震,卢文胜(5)

  • 2010年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卢文胜(1)

  • 2010年 同济大学世博先锋,卢文胜

  • 2011年 同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卢文胜

  • 2011年 同济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卢文胜

  • 2012年 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先进个人,卢文胜

  • 2012年 同济大学倪天增奖教金 1项,卢文胜

  • 2014年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轻型木结构房屋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

  • 2016年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复杂高层建筑性能化抗震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

  • 2020年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5000kN多功能减隔震试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2022年 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型复杂高层建筑组合结构高效抗震体系及关键技术

  • 2023年 华夏建筑科学技术二等奖——复杂建筑幕墙系统全寿命抗震和安全服役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学术兼职

  •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抗震试验专业技术委员会  委员、秘书

  • 土木工程学会桥梁结构分会结构试验专业技术委员会  委员

联系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土木大楼B座  电话:021-65982666   传真:021-65982668  邮箱:ddms@tongji.edu.cn   邮编:200092

Copyright © 2018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